調墨、涂版、蓋紙、刷版,在古籍修復師的指導下,一套流程下來,一幅幅親手制作的書畫作品呈現,讓一群金發碧眼的外國留學生樂在其中……這是近日發生在陜西省圖書館的一幕。陜西省圖書館通過舉辦中華傳統曬書活動,讓文獻展、古籍保護課程、中華傳統雕版印刷體驗、古籍知識分享會等走到廣大群眾中,讓古籍“活”起來、“火”起來。
“希望今后有機會能參加更多類似的活動,更多地了解古籍知識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币晃涣魧W生參與活動后表示,能在陜西省圖書館看到中國古代不同的古籍刻本非常開心,對中國文化更加著迷了。此次曬書活動歷時5天,內容豐富多彩,吸引了眾多讀者參與線上、線下活動。線下讀者以大中小學生居多,成年人及相關專業人士也積極參與,互動分享活動內容。參與者中還有一部分外國友人,大家表現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與強烈認同。
“2023年陜西省圖書館中華傳統曬書活動接待來自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的多個師生團體及現場讀者等近千人觀展并參加體驗活動?!标兾魇D書館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莘莘學子和讀者了解了古籍卡片目錄的查閱方式,翻閱了不少珍貴的古籍圖錄?;顒蝇F場,一幅幅年畫、一張張書葉,讓古韻力透紙背,彰顯文化自信,讓典籍煥發新生。
陜西現存古籍類型多樣、數量豐富。自“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陜西省圖書館(陜西省古籍保護中心)開展全省古籍普查登記等工作,在古籍利用和大眾化普及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據悉,陜西省共有13家單位161部古籍入選前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陜西省圖書館、西北大學圖書館、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5家單位入選“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記者從陜西省圖書館獲悉,陜西省圖書館(陜西省古籍保護中心)已完成360余部陜西古代方志及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的掃描加工工作。同時,陜西省圖書館陸續影印出版了《陜圖稀見方志叢刊》《精鐫古今麗賦》,高仿復制了《名賢書札》,在有效保護古籍原件的同時,使得一批珍貴文獻得以化身千百,嘉惠學林。
近年來,陜西省圖書館堅持為高校、公共圖書館、出版社等單位提供古籍查閱、復制工作,并設立“西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教學實踐基地”,提供專業服務。
此外,為了利用好這些古籍,陜西省圖書館在老館和新館一進大門處設有專門的文創體驗店或展廳,其中不少文創產品的設計靈感源于古籍。
明代出版家胡正言的水印木刻版畫《十竹齋箋譜》是中國水印木刻版畫的巔峰之作,運用饾版、拱花等多色套印技術,在世界印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視作“彩色套印版畫的開端”。陜西省圖書館開發館藏《十竹齋箋譜》,推出了“2023陜圖日歷《十竹齋箋譜》”,以日歷的形式讓典籍“活”了起來,體現出《十竹齋箋譜》的歷史、文化和經濟價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生活。
據了解,早在幾年前,陜西省圖書館(陜西省古籍保護中心)便與相關單位合作,開啟了一條“典籍展覽+文創衍生品”的創新發展之路。此外,近年來,陜西省圖書館(陜西省古籍保護中心)積極開展“我與中華古籍創客大賽”巡展、“第一批陜西省珍貴古籍名錄發布儀式暨古籍保護成果展”“絲綢之路西北地區珍貴典籍展”“陜圖古籍教學實踐活動”“古籍保護課程進校園”等活動,讓公眾了解古籍、走近古籍,進一步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陜西省圖書館館長周云岳表示,要進一步依托館藏資源、地方特色文化等內容開發文創產品,持續舉辦“我是圖書修復師”雕版印刷體驗等活動,為大眾普及推廣古籍文獻保護和修復知識,讓古籍活在當代,活在日常生活中,增強文化自信,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作者:秦毅 樊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