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倳浀闹匾撌?,為生態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草原作為“地球之肺”起著涵養水源、調節氣候、養育萬物的功能,在生態中國建設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包括呼倫貝爾草原在內的內蒙古草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抵御、化解著北來的寒潮和風沙,同時,自古以來就是無可替代的肉、奶等畜牧產品生產重地。各民族在這片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草原上,創造出豐富燦爛的文化。這些都成為生態中國建設的寶貴資源。那么,構筑起草原敘事,講好草原故事,是生態文明和生態文化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構筑草原敘事、講好草原故事,生態文學不可或缺。作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講好草原故事,推進草原生態文學高質量發展,不僅要了解草原上的人,還要了解草原上的動植物,了解它們的品類、特征、習性,“以天地萬物為友”。對于生態文學寫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僅要“扎根”于人,還要“扎根”于動物、植物,以及世間萬物。
“草原敘事”,其實是一個古老的文學和文化母題。中國傳統典籍和文學作品中,留存著豐富的草原故事?!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歌》,從南北朝時期一直傳頌至今,并且還將繼續流傳下去。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偉大功績和勇敢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的燦爛篇章?!恫菰⑿坌〗忝谩肥菐状诵闹械耐暧洃?。近年來熱播的《國家的孩子》,記錄、書寫、謳歌了困難時期草原人民養育上海孤兒的感人故事,唱響民族團結、心心相印的美麗弦歌。
有關草原的故事,契合了很多人的審美期待。遼闊、神秘、生機蓬勃、萬物并育的草原,是人們心中的圣地,天然地滿足著人們的想象和浪漫情懷。姜戎的《狼圖騰》一書風行,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草原上以狼為代表的生物的生存法則,為生存繁衍,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下,各類動物世代進化而來的本能與智慧,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呼喚,無不激起人們心中潛藏的血性。特別是其中融匯的傳統草原文化和蒙古族人民對于自然規律的敬畏與把握,都與讀者的童年記憶遙相呼應。因此,草原敘事具有先在的吸引力,是新時代生態文學創作中最富文化內涵和審美張力的部分之一。
生態文學不是原生態文學,不是書寫未被人類開發的處女地或者森林、草原、湖泊等的原始狀態。王陽明有言“汝未來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汝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瘪R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認為,“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由此可見,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唯心還是唯物,都認為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是主客觀相統一的產物,必須有人對于世界的認識和作用力。新時代生態文學,應該是記錄、書寫、謳歌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消除污染,建設美麗中國的壯美實踐、感人事跡,以及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不能停留在對于自然界本身的描繪,而是必須要有人的因素在其中,并且還要起到主要主導的作用。
譜寫好生態中國與草原敘事,講好美麗中國場域下的草原故事,必須用心用情,以“與天地萬物相往來”的視野和境界,書寫出如呼倫貝爾草原般遼遠、曲折、優美的故事。
?。ㄗ髡撸豪顣詵|,系中國作協社會聯絡部主任)